|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台湾地域因其特别的地舆位置和汗青身分,成为列国争取的核心。英国出于对本身长处等身分的综合斟酌,于1950年认可了新中国,但同时继续与台湾政府连结接洽。这一“骑墙政策”激发中美等多方不满,给英国当局处置与台湾政府的瓜葛带来诸多限定。在此布景下,英国处置对台问题本应低调谨严,但从1958年至1960年,英国当局内部却频仍会商并两度放宽其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政策,这一征象值得学界存眷。本文重要操纵英国交际部档案和台湾“中心钻研院”近代史钻研所相干档案,探究1958~1960年间英国对台湾地域商业信贷政策的会商进程、动因及影响,以期对深化钻研有所助益。
英国对台湾地域商业信贷政策的第一次会商(1958~1959年)
自1954年美国与台湾政府缔结《配合防御公约》以后,台湾政府的重要商业火伴是美国和日本。同时,台湾政府以商业为撮合手腕,但愿和缓与英国的瓜葛,以提高其国际职位地方。1958年1月,台湾政府向英国驻淡水“领事馆”流露,其有关部分正在制定1份价值1000万美元的项目清单,并筹算从英国多量量采购机器装备等工业产物,但请求英国能给出有竞争力的代价,而且容许台湾政府在5~10年内完成付出。[1] 作为官方出口信誉保险机构,英国出口信贷担保局(如下简称英国信贷局)对付分期付款的贸易收支口合同举行担保,一旦买方未能定期付款,则按承保金额对本国出口商赐与抵偿。那时,英国信贷局对付触及台湾地域的非ICA资金支撑定单[ICA,即美国国际互助总署(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因为台湾地域接管美国大量的经济支援,是以英国把来自台湾地域的入口定单分为两种:ICA资金支撑和非ICA资金支撑。对付前者,美国国际互助总署一般会供给担保,英国信贷局不必再行供给,即不承当担保危害。本文会商的信贷担保工具是后者。]所采纳的信贷担保政策是:从合同签约日期到最后的付出日期,总时长不跨越4年;必需有台湾银行的担保,确保在付出刻日内有足够的外汇;每一年现实付出额度不跨越50万英镑。[2] 这一政策明显没法知足台湾方面的请求,面临这一庞大商机,英国当局起头思虑其现行政策。
鉴于那时正值第二次台海危机暴发时代,英国当局必要对台海场面地步举行评估和果断,充实掂量政治身分和经济长处,以便制订对台湾地域商业信贷政策的最优方案。是以,从1958年9月到1959年6月,英国商业部、交际部、财务部、信贷局等部分举行了长达10个月的会商,这一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58年9~10月)
1958年9月5日,英国信贷局向财务部暗示,固然很多英国出口商成心展开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但却没有签订合同,其缘由就在于商业信贷政策过于严苛。比方,1家英国公司筹算向台湾糖业公司供给总价值约200万英镑的制糖呆板和汽锅等装备,但如果按1957年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政策[有关1957年的英国对台湾地域的商业政策,拜见宋良:《1957年英国对台湾的商业信贷政策》,《许昌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以最长4年的付出刻日计较,前3年每一年付出50万英镑,到第4年加之利钱等共需付出60万英镑,即超越政策划定的最高付出额度。是以,英国信贷局建议,将每一年最高付出额度从50万英镑提高到75万英镑,如许既可涵盖今朝与台湾地域的商业额,也为尔后的商业来往留出空间。[3]
对这一提议,英国当局内部除商业部对增长对台湾地域出口暗示支撑外[4],其他部分均暗示否决。比方,英国财务部认为,鉴于在将来的6个月内台海场面地步顷刻万变,从大局动身,英国不克不及放宽对台湾地域商业信贷政策。[5] 英国交际部则暗示,在这一关头节点上提超过跨过口担保的最高额度其实不明智。一旦呈现问题,英国当局很难对可能发生的后果举行辩解,建议期待场面地步开阔爽朗后再做决议。[6]英国驻淡水“领事馆”也暗示,这一政策调解触及多方面身分,但其焦点在于美国对台湾地域的政治和军事定位和基于此种定位所赐与的经济支援。因为当前台海场面地步其实不开阔爽朗,且台湾地域的经济远景也不肯定,是以,建议这一政策连结稳定。[7]
可见,在第一阶段的会商中,因为正值第二次台海危机,台海场面地步其实不开阔爽朗,在英国财务部、交际部等多个部分的配合否决下,英国信贷局决议保持现有的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政策,不予调解。
(二)第二阶段 (1958年11~12月)
因为英国对台湾地域商业信贷政策触及对台海场面地步的果断,还必要充实斟酌美国对台政策,是以,从1958年11月到12月,英国驻美国大使馆也介入了第二阶段的会商。11月28日,英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向英国交际部暗示,在可预感的未来,台湾地域仍面对着和曩昔同样的危害。美国若想保持近况,须采纳办法来包管台湾政府的军事防卫能力,同时确保其经济状态不会恶化,以避免影响政治不乱。英国驻华盛顿大使馆还暗示,这一问题触及政治身分,不但可以或许表现英国对台湾地域信用的评估,也在某种水平上表白了英国当局对这一地域的政治价值果断,是以必要稳重斟酌。[8] 至于美国向台湾地域供给的经济支援,英国驻淡水“领事馆”认为,自1958年10月21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台后,美援额度将会连结稳定,乃至可能会有所增长。[9]
有鉴于此,英国交际部远东局于1958年12月16日复兴英国驻华盛顿大使馆,暗示因为对这一政策的会商恰逢第二次台海危机,是以不建议在此时做出任何点窜,也不鼓动勉励英国信贷局把付出刻日耽误到4年以后。可是,若是每一年50万英镑的最高付出额度让英国落空与台湾地域的商业机遇的话,那末,交际部不否决将这一限额提高到75万英镑。固然,交际部仅限于采纳默许的方法,不会踊跃鼓动勉励或促进这一额度的提高。[10] 统一天,英国交际部远东局向英国信贷局暗示,因为不肯定1960年以后美国事否会扭转对华政策,是以建议对这一问题持谨严立场,没必要耽误为期4年的付出刻日;至于最高付出限额,则不会鞭策信贷局自动提高,但如果信贷局提高也不会否决。[11]这阐明,英国信贷局认为对台湾地域出口商业担保额度每一年增长25万英镑是可行的。[12]
在第二阶段会商中,当英国确认美国对台湾政府的政策不会产生重大变革以后,英国当局各部分终极决议黑暗调解信贷额度,默认将最高付出额度从每一年50万英镑提高到75万英镑,但4年付出刻日仍未扭转。
(三)第三阶段 (1959年6月)
1959年6月1日,英国信贷局再次斟酌放宽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政策,原由是英国1家公司签定了1份价值30万英镑的对台湾地域出口商业合同,付出刻日为4年零7个月。面临这一环境,英国信贷局暗示,曩昔几年里,已收到总价值达600万英镑的对台出口定单咨询,但因为政策限定,这些定单均未能实现,英国可能已落空了贵重的商业机遇。斟酌到美国对台湾政府的经济支援不乱且延续,建议将付出刻日耽误至5年。[13]
对付这一建议,英国当局内部有两种概念:一种是从政治角度动身予以否决,如英国交际部和英格兰银行。英国交际部认为,无人敢判定1964年后的台海场面地步是不是会有大的扭转,若是耽误信贷刻日,这一动静会被敏捷传布。英国不但愿被美国误会,觉得英国正在扭转对华政策,且在某种水平上偏向于台湾政府。[14] 英格兰银行则将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域举行比力,认为前者具有庞大的经济资本,尔后者则几近彻底依靠美援且有政治危害,是以不支撑放宽信贷刻日。[15] 另外一种则从经济角度动身予以支撑,重要以英国商业部为代表。英国商业部认为,台湾地域是一个需求量较大的新兴市场,英国必要捉住先机并站稳脚根,博得市场份额,以避免被其他竞争者争先。在这一关头时代,英国当局不克不及让本国商人因为缺乏政策支撑而遭到影响。而此中所谓的“危害”,主如果指美援的延续性。不外,若是美援削减,一样会影响到美国对台湾地域的商业。别的,那种担忧因调解商业信贷政策而可能被美国理解为英国对华政策扭转的挂念是庸人自扰的,究竟结果详细操作上的变革与政策上的重大变化,这二者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16] 终极,英国财务部于6月9日回覆信贷局,决议不放宽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年限。[17]
从上述会商可知,1958~1959年间,英国当局各部分关于对台湾地域商业信贷政策的会商历经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因为正值第二次台海危机,虽然面对着增长出口的机遇,英国依然按兵不动;到第二阶段,当英国确认美国将会延续向台湾地域供给经济支援后,在经济长处的驱动下,黑暗将出口商业担保最高付出额度从每一年50万英镑晋升到75万英镑;到第三阶段,各部分重要探究是不是放宽商业信贷年限,这触及对台湾地域将来危害的评估,斟酌到台湾地域将来的不肯定性和可能激发的误会,英国当局决议保持现有的4年信贷刻日。
英国对台湾地域商业信贷政策的第二次会商(1960年)
在美国经济支援的支撑下,自1958年后台湾地域的经济获得快速成长,英国与台湾地域间的商业机遇也逐步增多。在此布景下,1960年台海场面地步相对于和缓,英国信贷局再次倡议关于对台湾地域商业信贷政策的会商。这次会商可分为两个阶段,会商重点还是信贷刻日和年度最高付出限额。
(一)第一阶段(1960年4~8月)
1960年4月22日,英国信贷局向英国财务部提出,今朝英国1家公司正在与3家日本企业、2家联邦德国企业、1家美国企业竞标台湾电信办理局的合同,上述3国都可供给5年的信贷付出刻日,而英国只能供给4年,这对付竞标十分晦气。英国信贷局认为,“今朝对台信贷政策的限定正逐步让英国商人落空商业机遇,将对台商业信贷刻日耽误至正常程度迫在眉睫(即5年)”。[18]
得悉这一环境后,英国财务部立即咨询当局其他部分的定见。英格兰银行暗示,若是英国交际部在评估危害以后认为可行,英格兰银行不会否决。[19] 英国商业委员会暗示,仍需参考英国交际部对付政治危害的评估,但如果能放宽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政策,最大的受益者是英国出口商,而非台湾地域。[20] 由此,是不是放宽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政策取决于英国交际部的果断。1960年5月13日,英国交际部远东局复兴称,若是各部分一致认为今朝因信贷刻日落空对台湾地域的商业机遇比耽误信贷刻日所带来的政治危害更加首要,那末,英国交际部则再也不从政治角度举行劝阻。至于说服美国则并不是难事,但必要防止让中国当局发生误会。[21] 英国驻华盛顿大使馆也暗示赞成,认为美国只会将这看成商业政策的调解,而其实不具有政治寄义。[22] 英国驻淡水“领事馆”也暗示支撑,建议英国当局制订加倍现实机动的对台湾地域的商业政策,以合适市场成长必要。同时它还指出,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为了与日本竞争台湾市场,乃至不吝违背“伯尔尼协定”[“伯尔尼协定”是指“伯尔尼同盟”于1953年所签定的协定。“伯尔尼同盟”是1934年世界出口信誉保险机组成立的名为“国际出口信誉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人同盟”的国际性组织,因初次集会在瑞士伯尔尼召开而定名,成员有英国出口信贷担保局、美国收支口银行、法外洋贸保险公司、意大利出口信贷保险部等。按照1953年的协定,本钱货品出口信贷的最长还款刻日为5年。但到20世纪50年月后半期,很多国度为了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纷繁违反这一协定,向采办本钱货品的外洋入口商(买方)供给了偿刻日在5年以上的持久出口信贷。拜见张榆青:《国际出口信贷法钻研》,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黑暗对台供给7年的信贷刻日。[23]
独一提出否决定见的是英国驻北京代庖处,在其1960年6月7日发给英国交际部的电报中暗示,今朝英国对台湾地域的信贷刻日是4年,对中国大陆是5年,后者已得到相较于台湾地域加倍优惠的商业职位地方。若是对台湾地域的信贷刻日耽误至5年,则可能会让中国大陆发生生理落差。[24]但英国交际部未采用这一建议,认为此举不太可能对英中瓜葛发生倾覆性影响,英国不该将政治弊病看得太重,而轻忽贸易长处。[25]
在收罗各部分定见后,英国当局于1960年8月2日公布第50/60号《对台政策的部分通知》,决议取缔此前所有关于对台湾地域商业信贷前提的特别限定,正式将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刻日由4年调解至5年。[26]
(二)第二阶段(1960年8~11月)
英国信贷局不但将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刻日耽误至5年,同时还但愿继续提高年度最高付出限额。1960年8月2日,英国信贷局向财务部暗示,近期英国与台湾地域的商业成长空间很大,仅以英国普氏兄弟公司为例,他们已告竣1份价值24.4万英镑的合同,加之其他正在会商中的合同,总价值约370万英镑,很快就会跨越今朝50万英镑的限定(现实上默许为75万英镑)。是以,建议将对台出口的年度最高付出限额设置为100万英镑以上,最佳为200万英镑,并收罗当局各部分的定见。[27]
1960年8月5日,英格兰银行最早予以复兴,认为这一问题的关头是评估美国对台湾政府经济支援的延续性。虽然美援仍将继续,但台湾地域仍然是一个不肯定的市场,建议将年度最高付出限额提高到100万英镑便可。[28] 英国财务部也暗示赞成,认为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政策不克不及过分冒进,赞成年度最高付出限额为100万英镑。[29] 对付上述见解,英国信贷局则认为,台湾政府可供给大量的商业机遇,且有美援支撑,英国应绝不夷由地将年度最高限额提高到200万英镑,如许才是既公道又明智的。固然,如若不成,英国信贷局依然接管将年度最高付出限额提高到100万英镑的决议。[30]
颠末第二阶段的会商,英国信贷局于1960年11月1日公布第68/60号《对台政策的部分通知》,取代第一阶段所公布的第50/60号文件。第68/60号文件划定,英国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刻日为5年,年度最高付出限额为100万英镑。[31]至此,英国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政策实现了全方位的调解。
英国对台湾地域商业信贷政策调解的动因及影响
从1958到1960年,英国之以是两次会商放宽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政策,究其缘由,可从英国本身、台湾市场、美国身分及台海场面地步这四个方面举行阐发。
第一,英国有着成长收支口商业的内涵需求。经由过程海外商业赚取外汇是英国加强国力的首要路子。英国当局有着尽一切可能为本国商人斥地商业渠道的重商主义传统。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处于工具方匹敌款式中,但规复和成长本国经济依然是当局的首要职责和社会的广泛等待。纵览1958~1960年间英国信贷局倡议的有关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政策的历次会商,其流程根基上都是英国公司在现实商业进程中碰到坚苦,向当局反馈并哀求政策协助。这类自下而上表达商业诉求、各方和谐并调解政策的模式,表现了重商主义传统在英国依然具备壮大的社会根本。
第二,快速成长的台湾市场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在美国的支援下,台湾地域的经济得以规复并快速成长。台湾政府制订了所谓“外向型”经济成长计划,为英国商人展开商业供给了诸多机遇。按照“第二个四年规划”(1957~1960年),台湾政府偏重成长农业、力求实现工业的现代化,并将其50%的投资用于制造业、矿业和发电范畴,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招标,吸引了英国、日本等国企业的眼光。是以,在支撑放宽商业信贷政策的诸多来由中,最常被说起的就是英国企业但愿得到与台湾地域的商业机遇,占据台湾市场。
第三,美国对台湾政府强有力的经济支援是英国调解商业信贷政策的经济保障。为确保台湾地域的经济繁华和政治不乱,自1954年以来,美国每一年向台湾政府供给约0.8亿~ 1亿美元的资金支撑,包含高额且不乱的国际贷款。从英国对台湾地域商业信贷政策的两次会商进程可以看出,英国当局各部分都重点阐发了美援的延续性及力度,并据此给出调解定见。可以说,若无美援支撑,英国不会对台湾市场如斯存眷。比方,台湾政府曾屡次但愿英国帝国化工公司在台湾开设工场或从帝国化工公司采办技能,但帝国化工公司其实不感乐趣。直到帝国化工公司拜候美国后,但愿得到更多的ICA资金支撑定单,才一改此前的立场,两次派公司高层考查台湾市场,追求两边展开商业互助的可能性。
第四,台外勞看護,海场面地步的相对于和缓为英国放宽对台湾地域商业信贷政策供给了政治契机。自朝鲜战役和1954年第一次台海危机起头,英国当局对台海场面地步的领会逐步深刻。到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英国已不像此前那样措手不及。比及台海危机相对于和缓后,英国当局将存眷点更多地放在商业范畴,并就其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政策开展密集而遍及的会商。若是说1958~1959年的第一次会商,英国当局还需顾及政治身分,因此采纳了相对于谨严的商业信贷政策的话,那末,1960年的第二次会商,英国当局则更多地从经济长处角度举行斟酌,从商业需求的角度制订政策。
在上述身分的综互助用下,英国于1958~1960年两次放宽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政策,两边商业成长敏捷。按照1959年8月6日台湾相干部分陈述显示:“台湾现与不列颠国协[即英联邦,台湾政府称其为“不列颠国协”或“大英国协”。]重要列国及英国属地,如英本国、澳、纽、加、南非、香港等地买卖频仍”。据统计,“各该地输我货品占我入口之第三位,仅逊于日本及美国,我输往各该地域货品占我出口至第二位,仅逊于日本”。[32] 在这一阶段,两边商业不但在收支口数目上有较大晋升(详见下表),并且在农业、矿业及化工等范畴展开了深刻互助。
第一,展开在化工范畴的沟通和交换。台湾政府一向测验考试与英国有关部分在化工范畴展开商业及互助,曾屡次约请英国帝国化工公司在台湾开设工场。当帝国化工公司确认美国国际互助总署将为台湾项目供给资金支援后,帝国化工公司高层于1958年3月达到台湾,会面“美援应用委员会”主任委员严家淦和秘书长李国鼎,暗示可以出口橡胶化工产物。台湾方面还但愿派人到英国进举动期6个月的技能培训,英方暗示接待。[33]
第二,深化在农业范畴的互助。1958年,台湾政府规划耗费200万英镑用于采办农业用具,但愿用小型旋耕机取代耕牛,以提高农业出产效力和农作物产量。英国对这一商机十分器重,自动约请台湾“机器农业拜候团”到英国举行观光拜候。在拜候时代,台湾有关公司观光了2家出产旋耕机的工场。作为拜候团的一员,台湾唐荣钢铁公司总司理唐传宗对旋耕机很感乐趣,但愿获得出产允许,并暗示但愿采办制造此类呆板的装备。[34]
第三,促进在矿业范畴的交换。1959年7月,受英国1家矿业公司的约请,台湾政府派出19人的考查团加入“康明斯矿业机器展览会”。在暗示接待的同时,英国交际部夸大考查团只能举行纯贸易勾当,不克不及与英国当局官员有任何官方接触。[35] 在这次考查勾当后,浩繁英国公司也对台湾市场举行考查和咨询,并约请台湾专家访英。同年9月,台湾“矿业所”所长颜钦贤带队,观光位于英国威尔士的现代煤矿,领会若何利用煤矿装备及呆板机能等。[36]
可见,在英国放宽对台湾地域商业信贷政策的布景下,两边商业渐渐成长到农业机器、工业装备、矿业开采等范畴,两边不但就采办相干先辈装备举行协商,还就技能进修及人材培训等方面举行会商。由此,英国与台湾地域的商业来往成长到技能含量更高、商品价值更大的新阶段。
整体来讲,1958~1960年,英国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政策历经两次会商,别离将商业信贷刻日从4年放宽至5年,年度最高付出限额从50万(曾默许为75万英镑)提高到100万英镑。这一政策的调解,使两边渐渐在农业、工业、矿业等范畴开展交换,两边商业成长进入了新阶段。英国之以是放宽对台湾地域的商业信贷政策,一方面是在重商主义传统的影响下,英国有着成长海外商业的内涵诉求,另外一方面是台湾市场在美援的帮忙下显现出壮大的吸引力。但在那时的布景下,对付台湾政府而言,英国商业政策的特别性在于,英国必需要斟酌中国大陆及美国方面的反响。在台海场面地步严重之时,政治身分更加首要,经济长处被临时弃捐;当台海场面地步相对于和缓后,经济长处便成为英国重要斟酌的方面。在此进程中,英国重商主义传统充实展现了其影响力。
[参引文献]
[1]Tamsui to Foreign Office, January 11, 1958, FCN1151/1, Foreign Office (hereafter FO) 371-133520, p.5.
[2]E.C.G.D. to Treasury, September 27, 1957, FCN1151/11, FO371-127493, pp.63~69.
[3]Taiwan: From E.C.G.D. to Treasury Chambers, September 5, 1958, FCN 1151/12, FO371-133520, p.70.
[4]Board of Trade to E.C.G.D., September 12, 1958, FCN 1151/12(A), FO371-133520, p.71.
[5]Treasury Chambers to E.C.G.D., September 15, 1958, FCN1151/12(C), FO371-133520, p.72.
[6]Foreign Office貓砂盆, to E.C.G.D., September 17, 1958, FCN1151/12, FO371-133520, p.75.
[7]Tamsui to Far Eastern Department, October 6, 1958, FCN1151/14, FO371-133520, pp.83~85.
[8]Washington to Foreign Office, November 28, 1958, FCN1151/17, FO371-133520, p.101.
[9]Tamsui to E.C.G.D., November 14, 1958, FCN1151/16, FO371-133520, p.94.
[10]Foreign Office to Washington, December 16, 1958, FCN1151/17, FO371-133520, p.104.
[11]Foreign Office to E.C.G.D., December 16, 1958, FCN1151/17, FO371-133520, p.109.
[12]Washington to Foreign Office, December 30, 1958, FCN1151/1, FO371-141386, p.3.
[13]E.C.G.D. to Treasury, June 1, 1959, FCN 1151/6, FO371-141386, p.27.
[14]Foreign Office to E.C.G.D., June 5, 1959, FCN1151/6, FO371-141386, p.31.
[15]Bank of England to Treasury, June 5, 1959, FCN 1151/6(A), FO371-141386, p.32.
[16]From Board of Trade to E.C.G.D., June 8, 1959, FCN 1151酵素產品,/6 (B), FO371-141386, pp.34~35.
[17]From Treasury to E.C.G.D., June 9, 1959, FCN 1151/6 (C), FO371-141386, p.37.
[18]E.C.G.D. to Treasury Chamber, April 22, 1960, FCN1151/2, FO371-150542, p.15.
[19]Bank of England to Treasury, April 29, 1960, FCN1151/2(A), FO371-150542, p.20.
[20]E.C.G.D. Cover for Taiwan, May 5, 1960, FCN1151/2(B), FO371-150542, p. 22.
[21]Far Eastern Department to E.C.G.D., May 13, 1960, FCN1151/2, FO371-150542, p.19.
[22]British Embassy in D.C. to Far Eastern Development, May 17, 1960, FCN1151/5, FO371-150537, p.39.
[23]Tamsui to Far Eastern Department, June 4, 1960, FCN1151/5(A), FO371-150542, p.40.
[24]Charge d’Affaires in Peking to Far Eastern Department, June 7, 1960, FCN1151/5(B), FO371-150542, p.43.
[25]Far Eastern Department to E.C.G.D., July 12, 1960, FCN1151/5, FO371-150542, p.45.
[26]General Departmental Policy Notice - Taiwan, August 2, 1960, No. 50/60, FCN1151/9, FO371-150542, pp. 65~66.
[27]E.C.G.D. to Treasury, August 2, 1960, FCN1151/8, FO371-150542, p.58.
[28]Taiwan-E.C.G.D. Cover, Au揭阳防水,gust 5, 1960, FCN1151/8(A), FO371-150542, p.59.
[29]Treasury to E.C.G.D., August 18, 1960, FCN1151/8(B), FO371-150542, p. 62.
[30]E.C.G.D. to Treasury, August 19, 1960, FCN1151/8(C), FO371-150542, p. 61.
[31]General Departmental Policy Notice-Taiwan, November 1, 1960, No. 68/60, FCN1151/11, FO371-150542, pp. 75~76.
[32]《“中英”瓜葛(1959年8月6日)》,台湾“中心钻研院”近代史钻研所档案馆:312/0002。
[33]Tamsui to Far Eastern Department, May 28, 1958, FCN1151/9, FO371-133520, p. 63.
[34]Tamsui to Board of Trade, May 30, 1958, FCN1281/5, FO371-133553, p. 29.
[35]Tamsui to Board of Trade, March 14, 1959, FCN1151/2,FO371-141386, p. 6; List of Visitors to Cu妹妹 Mining Machinery Exhibition, London, July 1959, April 15, 1959, FCN1151/3, FO371-141386, pp.10~11.
[36]Tamsui to Board of Trade, October 27, 1959, FCN1151/13, FO371-141387, p. 34.
[作者简介]宋良,汗青学博士,讲师,大连大学汗青学院,116600。
本文颁发在《今世中国史钻研》2019年第3期 |
|